相差显微镜的光学元件应用与技术解析

2025-03-25 派大星

相差显微镜(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是一种基于光波相位变化的光学成像技术,由荷兰物理学家Frits Zernike20世纪30年代发明,其核心目标是将透明样本(如活细胞、未染色组织)的相位差转换为可见的明暗对比主要用于观察未染色标本。

 相差显微镜的光学元件应用与技术解析


我们都知道,相差是指同一光线经过折射率不同的介质其相位发生变化并产生的差异。相位指在某一时间上,光的波动所达到的位置。传统明场显微镜中,一般由于被检物体(如不染色的细胞)所能产生的相差太小,肉眼很难分辨,只有在变相差为振幅差(明暗差)之后才能被区分,而相差显微镜则很好解决了这一难题,成为生物学、医学和材料科学中不可或缺的观测工具。

 相差显微镜的结构

二、相差显微镜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相差显微镜通过以下四个关键结构实现相位对比成像:

相差物镜:内含相位板,调制直射光与衍射光的相位差。

转盘聚光器:集成环形光阑,提供匹配物镜的环形照明。

合轴调中望远镜:校准环形光阑与相位板的同轴性。

绿色滤光片:优化单色光成像,减少多色光相位误差。

 相差显微镜工作原理

当光线穿过透明样本时,会因样本厚度或折射率差异产生相位延迟(相位差),但人眼无法直接感知相位变化。相差显微镜通过以下两步实现相位到强度的转换:

环形照明:聚光镜下方的环形光阑形成环形光束,均匀照射样本。  

相位调制:物镜后焦平面的相位板对直射光(未散射)和衍射光(散射)施加不同的相位延迟(通常为λ/4)和光强衰减,使两者干涉后形成明暗对比。  

 光学系统架构

2. 光学系统架构

相差显微镜的光路由以下核心模块构成:  

照明系统:光源→聚光镜透镜组→环形光阑→样本。  

成像系统:物镜透镜组(含相位板)→辅助透镜→目镜或相机。  

 光学系统与工作原理

二、光学系统与工作原理的深度解析

1. 环形照明的实现:转盘聚光器

结构设计:转盘聚光器包含多个环形光阑(对应不同倍率物镜),通过旋转切换光阑尺寸。每个光阑为金属薄片上的环形透光孔,孔径与物镜相位环严格匹配,其作用便是形成空心锥形照明光束,使直射光(未与样本作用)与衍射光(经样本散射)在物镜后焦平面分离,为相位调制创造条件。

 

2. 合轴调中望远镜的功能

校准流程:取下目镜,插入合轴调中望远镜,通过调节聚光器的对中旋钮,使环形光阑的像与物镜相位环完全重合。精度要求在环形光阑与相位环的偏移需小于5微米,否则会导致对比度下降或成像不均。

 

3. 绿色滤光片的技术价值

核心作用:单色化照明:滤光片通常选择绿色(峰值波长550±10 nm),限制光源波长范围,避免多色光因波长差异引起的相位延迟波动(相位差Δφ=2πΔn·t/λ,波长λ变化会干扰Δφ的一致性),主要用于提升分辨率,人眼对绿光敏感,且绿光波长适中(500–600 nm),有助于在可见光范围内平衡分辨率和对比度。

 

技术参数:

窄带滤光片,半高宽(FWHM)≤20 nm,透光率>90%(如BP550-15)。

镀膜工艺:硬质氧化物多层膜(如TiO₂/SiO₂交替镀层),确保耐久性与抗眩光性能。

 核心光学元件

三、核心光学元件的协同设计

1. 相差物镜:相位板与透镜组的集成

相位板类型:

正相差(Dark Contrast):直射光延迟λ/4,吸收70%强度,背景暗、样本亮。

负相差(Bright Contrast):衍射光延迟λ/4,背景亮、样本暗。

物镜透镜组设计:

低色差物镜:采用萤石(CaF₂)与BK7玻璃组合,校正色差至<1 nm(在550 nm处)。

高NA物镜:使用超高折射率玻璃(如LaSFN9,n=1.88)提升数值孔径(NA=1.4)。

相位板镀膜:相位延迟层SiO₂膜厚精确控制550 nm波长下,λ/4对应膜厚≈138 nm,误差<±5 nm。

吸收层:铬膜厚度10–30 nm,光强衰减率可调(70%–90%)。

 

2. 转盘聚光器的光学匹配性

环形光阑参数:

环形宽度与物镜倍率相关(例如40X物镜对应环宽约0.5 mm)。

光阑透光区镀增透膜(MgF₂),降低杂散光反射。

 

聚光镜NA匹配:
聚光器数值孔径需略高于物镜NA(如物镜NA=1.3,聚光器NA=1.4),确保全孔径照明。

 

3. 绿色滤光片的系统优化

与光源的匹配:卤素灯或LED光源需预装红外截止滤光片,避免热量影响样本,再叠加绿色滤光片实现单色化。

相位对比增强:单色绿光可减少物镜色差校正压力,使相位板设计更专注于单一波长(550 nm)的精准调制。


 绿色滤光片

(激埃特原创图)

四、光学元件的性能标准与应用案例

1. 国际标准与测试方法

相位板校准:ISO 19012-4规定相位延迟量需通过激光干涉仪检测(精度λ/100)。

滤光片性能:符合DIN 19011透射光谱测试标准,确保波段准确性。

 

2. 典型应用场景

活细胞成像(40X物镜,NA=0.65,绿色滤光片):

参数要求:物镜工作距离≥0.6 mm,相位板吸收率80%,避免光毒性。

案例:HeLa细胞分裂过程观测,时间分辨率达30帧/秒。

 

材料表面检测(20X物镜,长工作距离WD=10.5 mm):

滤光片选择:窄带绿光(550/10 nm)减少金属表面反光干扰。

 

相差显微镜的四大特殊结构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光学镜片深度协同:

环形光阑+聚光镜透镜:确保照明光路与相位板精确匹配。

绿色滤光片+物镜镀膜:通过单色化提升相位调制精度。

合轴望远镜+高精度机械结构:维持光路稳定性。

 

未来,随着镀膜技术(如原子层沉积ALD)与计算光学的发展,绿色滤光片可能被可调谐液晶滤光片取代,相位板延迟量可动态调整,进一步拓展相差显微镜的应用边界。


内容图片部分源自网络,仅供参考,侵删---

标签: 相差显微镜
电话咨询
邮件咨询
在线地图
QQ客服
请您留言

激埃特光电0755-89936779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