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样本光学传感器中有色玻璃的应用
在生物医学检测、细胞成像和分子分析等领域,生物样本光学传感器是至关重要的工具。这类传感器通过光与生物样本的相互作用(如吸收、荧光或散射)来获取信息。其中,有色玻璃作为一种经典的光学材料,凭借其选择性透光特性,在传感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图源网络,侵删)
一、有色玻璃的核心功能
有色玻璃通过在玻璃基质中添加金属离子(如Fe³⁺、Co²⁺、Cr³⁺)或半导体纳米颗粒,形成对特定波长的选择性吸收或透过。其核心功能包括:
1. 波长筛选:透过目标波长,阻挡干扰光。
2. 信号增强:提高目标光的信噪比。
3. 环境光抑制:减少背景噪声。
二、典型应用场景与技术细节
1. 荧光检测滤光片
荧光检测是生物传感器中最常见的应用之一。例如,在免疫分析中,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与目标分子结合后,需用特定波长的光激发并检测发射光。
有色玻璃应用
激发滤光片:常用Schott BG系列(如BG39),透过紫外至蓝光(300-500 nm),吸收长波长光。
发射滤光片:采用Schott OG系列(如OG515),透过绿光至红光(515 nm以上),阻挡激发光。
镀膜需求:需镀制增透膜(如MgF₂),减少表面反射损失(反射率从4%降至1%以下)。部分场景需镀截止膜(如TiO₂/SiO₂多层膜),进一步压缩通带外的杂散光。
2. 拉曼光谱背景抑制
拉曼光谱检测中,激光的瑞利散射光强度远高于拉曼信号(相差约10⁶倍),需用滤光片严格阻挡激光波长。
有色玻璃牌号:
陷波滤光片:采用定制掺杂玻璃(如Schott RG830),在785 nm激光波长处实现OD6(透过率0.0001%)的深度阻挡。
镀膜需求:结合干涉滤光片镀膜(如离子束溅射Ta₂O₅/SiO₂),形成窄带阻挡层。
3. 紫外吸收检测
核酸(DNA/RNA)浓度检测依赖260 nm紫外吸收峰,但环境光中的可见光会干扰检测。
有色玻璃牌号:
紫外透过滤光片:使用Hoya U-340,透过250-400 nm紫外光,截止可见光。
镀膜需求:通常无需镀膜,依赖玻璃自身吸收特性。
特殊情况下需镀硬质保护膜(如类金刚石碳膜),防止玻璃表面划伤。
4. 红外热辐射屏蔽
某些生物传感器(如活体组织检测)需避免红外热辐射干扰。
有色玻璃牌号:
短波通滤光片:采用Schott KG系列(如KG3),透过可见光(400-700 nm),吸收红外光(>700 nm)。
镀膜需求:镀制红外反射膜(如Ag或Au薄膜),增强对红外的反射率。
三、有色玻璃的进阶技术
1. 多层复合结构
为满足高精度需求,常将有色玻璃与镀膜滤光片结合。例如:荧光显微镜滤光片组:BG39有色玻璃(基底) + 带通干涉膜层(如Chroma ET525/50),实现更陡峭的过渡边缘。
2. 微流控芯片集成
在微流控生物芯片中,有色玻璃可作为光学窗口:
材料选择:Schott D263T(超薄玻璃,厚度0.1 mm),透过紫外至近红外光。
镀膜需求:镀制疏水膜(如氟化硅烷),防止液滴残留影响光学性能。
3. 多光谱成像
多光谱传感器需切换不同波段:
旋转滤光轮:搭载多个有色玻璃片(如Schott BG40、OG590、RG9),覆盖紫外-可见-近红外波段。
镀膜优化:每个滤光片镀制对应增透膜,确保透过率>90%。
四、有色玻璃 vs. 镀膜滤光片
虽然现代镀膜技术发展迅速,但有色玻璃仍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1. 成本:有色玻璃无需复杂镀膜工艺,价格低至镀膜滤光片的1/10。
2. 热稳定性:玻璃基底耐高温(可达500°C),而镀膜滤光片易受热失效。
3. 抗损伤性:有色玻璃可承受高功率激光(如KG5玻璃用于100 W级激光系统)。
总之,有色玻璃在生物样本光学传感器中的应用远非简单的“颜色过滤”。从Schott BG39的荧光激发到Hoya U-340的核酸检测,从镀膜优化到微流控集成,其技术细节体现了光学、材料科学与生物医学的深度交叉。随着纳米掺杂技术(如量子点玻璃)的发展,未来有色玻璃有望在单分子检测、活体成像等前沿领域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