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免疫层析分析仪滤光片
免疫分析仪问世已近40年,其技术原理发展至今已经十分成熟了,尤其在21-22新冠浪潮,已有多家企业选择荧光免疫分析路线。
(图源网络,侵删)
荧光免疫分析仪,由于一直采用的是免疫层析原理,所以也被经常叫为荧光免疫层析分析仪,它的原理主要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以及荧光标记技术。它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高度特异性结合来检测和定量目标分子。当待测物与荧光标记抗体结合后,通过光源照射,荧光标记物会受激发而发射荧光。这些荧光信号随后被采集并用于定量分析待测物的浓度。
原理详情
免疫荧光技术的原理是在硝酸纤维素膜的测试区(T)包被 BSA 与抗原的偶联物,标记垫上含有预先包被的荧光标记抗体。
检测时,首先用处理试剂将样本中的抗原与标记垫上的荧光标记抗体发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复合物在层析作用下沿着硝酸纤维素膜向前扩散至包被有另一种单克隆抗体的检测区,从而形成双抗体夹心复合物,而游离的荧光抗体则附着在质控区。
当检测卡插入荧光免疫分析仪后,光源照射到检测卡上,通过模块控制LED的发光强度以符合测量的强度要求,分析仪自动扫描检测区和质控区的荧光强度,传感器输出信号经放大和滤波处理后,进入转换芯片转化为数字信号交给处理器进行处理,通过两种荧光强度的比值计算待测样本中的抗原含量。
(图源网络,侵删)
特点
免疫荧光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耗材保存简单、操作简便等特点,在床旁即时检测(POCT)领域应用广泛,比如检测病毒、激素、毒品、C- 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甲胎蛋白、降钙素原等。
光路检测及组成
作为免疫荧光分析仪的核心,在光学暗箱结构中,一般由光源、激发光路、采集光路、光电传感器、放大系统等组成。
光路有共聚焦光路和非共聚焦光路
共聚焦光路
光源产生与荧光标记物的吸收波长相近的单色光,单色光通过激发光路,照射在试剂条特定的扫描点上。扫描点附近的荧光物质受激发发射荧光,采集光路(也叫接受光路)将荧光收集并聚焦到光电探测器的有效接收靶面内。采集光路除了透镜实现聚焦功能外,还通过滤光片来滤除非特定波段光的干扰。
非共聚焦光路
非共聚焦光路也叫V型光路,成本相对较低,通过两个相同的光源分别与试剂条水平面成 45°和 135°夹角,对称的激发光源经过透镜和滤光片等光学器件后,聚焦于试剂条平面形成光斑。激发出的荧光则沿着垂直于试剂条的光路通过滤光片、透镜等光学器件到达光阑,并被光电探测器采集。光电探测器接受光信号后,将荧光强度转换为微弱电信号。为了能够有效的测量微弱电信号的值,系统中的信号放大电路对电信号进行放大。之后模数转换器将电信号结果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送给送到微处理器进行计算和定量分析。
滤光片选择
激发滤光片:位于光源和样品之间,用于选择性地传递激发波长的光线,滤除其他非激发波长的光线,激发光路一般选用中心波长低于600nm的滤光片。在荧光免疫层析中,激发光通常是紫外光或特定波长的光,激发滤光片确保只有这些波长的光线能够照射到样品上,从而激发样品中的荧光物质。
发射滤光片:位于样品和检测器之间,用于选择性地传递发射波长的荧光光线,滤除其他非荧光波长的光线。样品受到激发光照射后发出的荧光光线会经过发射滤光片,只有特定波长的荧光光线能够通过,从而确保检测器接收到的是纯净的荧光信号。根据荧光波长,采集光路一般选用中心波长在610~620nm滤光片。
二向色镜(二色镜),通过反射或透射特定波长的光线,实现激发光和发射荧光的分离。二向色镜通常与激发滤光片和发射滤光片一起使用,以确保激发光和荧光信号在光路中不相互干扰。
滤光片特性要求
高截止陡度:确保滤光片在截止波长处具有陡峭的截止特性,以减少光谱重叠和干扰。
高透过率:在所需波长范围内具有高的透过率,以提高信号的强度和灵敏度。
高定位精度:确保滤光片在光学系统中的准确位置,以保证光谱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高截止深度:通常要求滤光片截止深度在OD5(光密度)以上,以有效阻挡不需要的光线。
优良的环境稳定性:滤光片应能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保持稳定的性能,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在荧光免疫层析分析仪中,滤光片通常被组合使用,以形成完整的荧光检测系统。例如,在检测过程中,激发滤光片首先选择性地传递激发光至样品,样品受到激发后发出荧光,然后荧光信号经过发射滤光片滤除其他非荧光波长的光线,最后纯净的荧光信号被检测器接收并进行处理分析。同时,二向色镜在光路中起到关键作用,确保激发光和荧光信号的有效分离和传递。
综上所述,荧光免疫层析分析仪中的滤光片是确保分析过程准确性和灵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选择合适的滤光片类型和参数,可以优化荧光检测系统的性能并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